1、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2、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败,“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1927 年 9 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途中,在深入分析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后,他认为,“这是缺乏革命中心力量招致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决定在江西永新三湾村改编部队,实行“支部建在连上”。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本文写于 1928 年 11 月 25 日,全文共分两大部分六个问题,包括: (1)总结了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的原因。指出中国红色政权区域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能够存在和发展,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但也还需要具备一定条件:需要很好的群众、有很好的党、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在战略上,四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破裂时期,是可以比较冒进的;但在统治阶级政权比较稳定的时期,则必须采取逐渐推进的战略。

(2)报告了割据地的现状。主要分为六个方面谈:

第一,军事问题。指出割据的斗争必须是武装斗争,是完全的军事斗争。而且根据地的军事斗争越来越激烈,问题就越来越严重与复杂,包括:兵源问题、党代表制度问题、红军士兵的物质生活问题、地方武装问题。

第二,土地问题。边界的土地 60%在地主手中,农民手里的只有 40%。在这种情况下,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但由于小地主和富农的阻碍,贫农常不敢积极行动,中产阶级或拖时间不肯分田,或占肥分瘦,隐瞒土地实数,只有在红军打了几次胜仗而表现出威力之后,农村中才有对中产阶级的积极行动。

第三,政权问题。在根据地内,政府执行委员会是由群众会选举的,这种群众会不能讨论问题,也不能使群众得到政治训练。一些地方有代表会但也仅视为临时选举机关,大权仍在于委员会。这主要是缺乏对于代表会这个新的政治制度的宣传和教育。由于我们党把政府该做的事给直接做了,就使得党在群众中有极大的权威,政府却差得多。我们党应该执行领导政府的任务,党的主张办法,除宣传外,必须通过政府来组织执行。

第四,党的组织问题。党的组织在马日事变后遭到了严重破坏,在一段时间内边界各县的党组织可以说是被机会主义操纵的,斗争不坚决。地方主义在党内表现得也很突出。因此,必须加紧教育,使党员团结一致。领导机关:支部干事会改称委员会,支部以上为区委,再上是县委。各县县委之上为湘赣边界特委。

第五,革命性质问题。中国现在还处在资产阶级民权(民主)革命阶段,革命的主要纲领,对外推翻帝国主义,以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消灭乡村的封建关系,推翻军阀政府。只有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才能建立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建议中央要大力做军事运动。

第六,割据地区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斗争,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地方武装的根据地则各县都有,影响着湘赣两省,政治意义很大,其缺点在于经济困难。必须下斗争的决心,有耐战的勇气,才能扩大红军的力量。

本文是八月失败后教员写给中央的汇报,总结了八月失败的经验教训,介绍了湘赣边界根据地的基本情况,并对根据地今后的发展计划做了汇报。同时说明了湘赣边界根据的困难,要求中央帮助解决。

这份报告,使中央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了全面了解,为中央制定正确的根据地政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红色根据地的发展、红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的一些正确思想一直贯彻在党和军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