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之后不久,国民党新军阀建立了反动统治,制造了疯狂屠杀的白色恐怖,全国革命突然转入黑暗。在危急关头,摆在党面前的任务,必须是有组织的退却,积蓄革命力量。但是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部分投降主义者,对革命前景感到悲观失望。

陈独秀主张党和无产阶级应以“国民会议”为中心口号,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进行“合法运动”,他们认为当时中国的性质已经变了,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是资本主义占优势的社会了,因此,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无产阶级只有等待将来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在另一方面,“左”倾主义者则根本不承认大革命的失败,无视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的力量差距,错误地认为中国的革命形势“不断高涨”,要求继续冒险进攻,这种思想使革命蒙受了巨大损失。“八月失败”之后,以林彪为代表在强敌残酷的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他们反对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路线,主张使用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影响。另有一些单纯强调城市工人斗争的同志,也怀疑红色政权能否存在和发展,这些右倾悲观的思潮在革命队伍里蔓延,动摇人们的信仰,涣散人们的斗志,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腐蚀剂。针对党内的悲观情绪,1928 年 10 月 14 日至 16 日,在宁岗步云山召开了湘赣边界各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湘赣边界各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毛泽东起草的本文,是决议案中的第一部分。本文连同《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著作,回答了中国红色政权的理论问题。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围绕着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中心论题层层展开论述。

(1)分析了国内的政治状况。指出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它反映着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和斗争,军阀之间的妥协只是为了酝酿明天更大的战争。因此,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完成。中国的民主革命内容,包括推翻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并实行土地革命,消灭豪绅阶级对农民的封建的剥削——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具体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3)具体分析了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之所以数倍于我之敌未能破坏我之割据,原因就在于政策是正确的。

(4)指出了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

(5)进一步指出经济问题。在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的匮乏,有极大的困难。

(6)指出军事根据地问题。边界党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大小五井和九陇两个军事根据地的巩固。并提出了巩固此根据地的三个方法。

本文提出的中国红色政权能够继续存在的理论,指明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通路。这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标志,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新鲜的经验,为全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运动树立了一个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去取得胜利的榜样。